眾所周知,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情況并不理想,據IDC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有史以來最大降幅。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以下市場大盤。
而光弘科技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專業從事消費電子類、網絡通訊類、汽車電子、新能源類等電子產品的半成品及成品組裝,并提供制程技術研發、工藝設計、采購管理、生產控制、倉儲物流等完整服務的電子制造服務(EMS)。
該公司主要提供電子制造服務的主要產品包括消費電子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網絡通訊類(網絡路由器、基站定位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類(OBD、行車記錄儀);智能穿戴類(智能手表)、新能源等電子產品。
據光弘科技財報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營收41.79億元,同比增長15.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1億元,同比下降14.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61億元,同比下降8.34%。
對此,光弘科技董秘徐宇晟坦言:“由于受到一些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我們制造業而言,其實去年是比較艱辛的一年,但我們的經營相對來說比較平穩。”
徐宇晟分析指出:“去年這個時候手機廠商的庫存還處于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但如果下半年能夠迎來預期回升的話,整個消費類電子需求就會有所好轉。”
而從光弘科技各大業務結構來看,2022年光弘科技消費類電子業務營收為31.19億元,同比增長14.98%,占公司總營收比例為74.62%。通過分析得知,光弘科技去年營收的增長,主要是消費類電子業務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消費類電子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光弘科技在海外的布局力度其實也很大。據徐宇晟介紹:“海外市場方面,我們在越南、印度目前都有工廠,上周我們在越南的工廠開業,邀請過去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就超過了20人。”
從企業優勢來看,光弘科技曾表示,隨著電子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品牌商對EMS企業在快速響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EMS企業能否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變化快速組織生產并實現及時交貨,決定了其是否能獲取持續的訂單并保持盈利。公司的快速響應能力主要體現在新產品導入快、生產周期短和倉儲配送快三個方面。
此外,在客戶深度方面,光弘科技積累了一大批優質的客戶,主要包括榮耀、小米、華為、聞泰通訊、華勤通訊、龍旗科技、法雷奧、LG等業內領先企業,并與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客戶廣度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客戶領域,主要客戶廣泛分布于消費電子、網絡通訊、汽車電子、智能穿戴、新能源等領域。
而在制造能力方面,目前光弘科技擁有業界領先的高速高精密雙軌貼片線,可以“一站式”完成產品雙面貼片,貼裝精度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公司還引進了高精度POP工藝,可以精確地在小尺寸的PCB上完成堆疊式貼裝,滿足承接各類高精密電子產品的生產制造的需求。
立足消費電子市場 加速進軍汽車和新能源市場
實際上,對于光弘科技而言,去年營收的增長,除了消費類電子業務貢獻以外,汽車電子業務以及新能源業務的快速增長,同樣也功不可沒!
2022年,光弘科技汽車電子業務實現了1.7億元的收入,同比提升194%。而新能源業務的營收從2021年的不到1000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4866萬元,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93%。
據其此前介紹,公司已成功進法雷奧、大陸電子、日本電裝等全球前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鏈體系,為客戶提供各類傳感器、汽車行駛數據記錄系統、智能座艙硬件、電源管理系統等汽車電子部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寶馬、奧迪、大眾、特斯拉、日產、吉利等中外知名汽車品牌。隨著汽車電子化、智能化不斷普及,帶來了汽車電子市場廣闊的需求。
對于汽車電子業務,據徐宇晟表示:“其實汽車電子的門檻相對而言比較高,目前我們的進度是比較明顯,我們去年全年汽車電子業務的營收占比在4%左右,今年肯定超過10%。”
光弘科技此前還公開對外表示,公司現有汽車電子客戶的業務規模正不斷提升,亦導入數家汽車電子領域知名新客戶。預計今后數年,公司汽車電子業務規模將繼續以成倍速度增長,成為公司新的支柱領域。
簡而言之,隨著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的大趨勢,汽車電子在汽車中的占比正逐年提升,相應的市場需求也大幅增長。光弘科技自2021年正式成為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廠商法雷奧的供應鏈伙伴以來,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取得了重大突破,相關業務的占比亦不斷提升。
同時,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升和能源危機帶來的契機,新能源、光伏領域迎來了一波大潮。2022年,光弘科技還開始為客戶批量提供微型逆變器的制造服務,標志著公司在新能源電子業務有了實質性突破。汽車電子、新能源等新興業務的高速發展,將為光弘科技在消費電子以外打造全新的業務增長點。
與眾多手機產業鏈企業類似的是,在全球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電子市場低迷之際,積極開拓新的業務勢在必行,而光弘科技的優勢和實力在于,盡管當前的市場環境不太好,但是其去年在營收方面依然得到了增長,這也為其開拓新業務奠定了基礎,而汽車電子與新能源等新業務業績的高速增長,同樣也表明其拓展業務已經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