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韓國在OLED產業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三星和LGD的OLED面板產能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份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加快布局,OLED產業投資旺盛。但受制于產能、技術和成本等因素,OLED成為主流仍需時日。
一、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加快布局,OLED產業投資旺盛
(1)日本:產業整合,合力發展OLED
2011年8月31日,日本東芝、日立和索尼三家企業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這次合并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積極支持,政府和民間共同出資的基金——產業革新機構將出資2000億日元,擁有新公司70%的股權。
2011年12月,索尼以9.4億美元的價格將液晶顯示器面板合資企業的50%股份出售給三星。
2012年3月,鴻海收購夏普約11%的股份,并擬投資約8億美金獲取夏普十代線46.5%的股權。
其實,一系列產業整合事件背后更多凸顯的是日本在LCD產業領域的集體衰退,2011年夏普、松下、索尼、東芝等日本LCD企業集體出現巨額虧損,導致企業債務上升,經營困難,市場競爭力下滑。在這種背景的產業整合,更多是降低成本、抱團取暖的舉動。
(2)韓國:規模領先,產業化速度加快
目前,韓國在OLED產業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三星和LGD的OLED面板產能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份額。
2011年5月31日,三星SMD在韓國投資21億美元建設的5.5代OLED面板生產線已提前兩個月進入量產;2012年,第二條5.5代線和第一條8代線投入建設,預計2013年將實現量產。
同樣,LGD在OLED領域的投入也持續加快,2010年LG投資2500億韓元擴增OLED生產線產能,將其一條4.5代OLED面板生產線產能提升了50%;2011年,LG啟動了8代OLED生產線規劃,預計也將2013年實現量產。韓國在OLED領域的不斷投資,體現了國家在發展OLED產業方面的決心。
(3)中國臺灣:進程較慢,正加緊布局
面對日、韓針對OLED產業的積極投資,臺灣OLED產業化進程要稍慢一些。但一些液晶面板廠商如友達、奇美電等企業,利用自身在液晶技術領域的優勢,也都在加緊對OLED的布局。
表1 臺灣OLED企業動態
(4)中國:進入OLED產業投資旺盛期
目前國內量產的OLED產品均以PMOLED面板及模組為主,在AMOLED領域,目前國內尚未形成有效的產能,但投資比較旺盛,預計未來2-3年會迎來量產化的高峰。
二、受制于產能、技術和成本等因素,OLED成為主流仍需時日
(1)產能釋放速度較慢,2012年全球OLED面板市場增速出現下滑
2012年,全球OLED面板出貨量同比增長8.5%,達到了19500.0萬片;銷售額達到55.6億美元,同比增長25.0%。
增長率的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2011年OLED產能的快速增加提高了去年規模基數,另一方面是由于2012年雖然三星SMD、LGD開始實行擴產或新建計劃,但沒有形成規模的釋放。但從市場終端應用市場來看,OLED面板仍然是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
(2)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尚未成熟,導致目前產品主要局限在小尺寸領域
目前,AM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和Oxide兩種技術,其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主要采用LTPS技術,可以實現高分辨率。目前,LTPS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全球已經量產的生產線也基本集中在5.5代線以下,以切割小尺寸OLED面板為主。
但是在未來的大尺寸OLED面板產品上,再采用LTPS技術存在一定的難度,一定要用氧化物TFT或其他可以采用在低溫下、大面積沉積薄膜技術而制造的TFT。
但從目前來看,在技術上由于良率遲遲無法提升,三星與LGD已先后宣告,將55寸OLED電視的量產時間延后,而原定于今年啟動的AMOLED八代線生產計劃,亦將暫緩執行。因此,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的不成熟,也影響了OLED面板的大范圍應用。
(3)OLED面板成本仍然較高,也成為市場發展的阻力之一
由于一些量產技術的壁壘仍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導致量產化的OLED產品良率過低,小尺寸OLED面板的平均良品率大約是60%左右,而大尺寸的平均良品率僅為20%左右,從而導致了OLED面板的單價過高,影響了其對LCD面板的取代速度。
以手機為例,OLED屏幕比LCD屏幕的價格高約30%左右;以液晶電視為例,OLED屏的電視比普通的液晶電視價格要高出1倍左右。因此,成本的問題,也導致OLED面板短時間內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對于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來說,成為主流大概需3-5年左右的時間;而對于大尺寸而言,時間可能會更長,至少5年以上。
三、中國應加緊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搶占下一輪顯示產業競爭制高點
(1)重點鼓勵基礎研發和成果的產業化轉移
中國應充分鼓勵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集聚政產學研等各種社會資源,統一行動,解決我國OLED產業的關鍵產品和工藝技術瓶頸,建立完全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體系,提升我國OLED產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
鼓勵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鼓勵產業核心技術、關鍵原材料、元器件以及設備的研發;第二,鼓勵技術成果轉讓,以政府投資、擔保借貸、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式為企業的技術轉化提供便利;第三,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人才培養和引進,學習和借鑒日韓及臺灣的先進經驗和發展模式,實現我國OLED產業的快速發展。
(2)建立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資金支撐體系
政府可以在行政體制允許的范圍內,采用各種可能的方式支持產業的發展,具體如:
第一,減息貸款。政府通過政策性銀行等為企業提供減息貸款,或為中長期資金提供擔保;
第二,稅收優惠。在產業發展初期,積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從稅收角度給予優惠,包括減免所得稅、增值稅、關鍵設備和原材料進口關稅等;
第三,政府亦可以直接投資方式支持產業發展,以體現國家意志。主要包括政府直接補貼、直接資本金投入以及設計投資基金;
第四,吸引外資,通過減免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吸引外商投資;
第五,提供寬松的融資環境和多元化的融資工具,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OLED產業。
(3)注重產業鏈配套與協作,共同提高市場競爭力
OLED產業涉及原材料、設備、器件、面板及終端電子產品等多個產業鏈。對于國內剛起步的企業而言,必須加強與上游原料供應商、下游產品應用客戶的通力合作,甚至可不妨采取相互參股,達成策略聯盟關系,形成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
通過與上下游廠商結成策略聯盟,實現某些設備、技術、人員等關鍵資源的共享互用,既提高成本的經濟性與資源的利用率,又可加快產品從研發設計至生產銷售的順利轉化。通過產業鏈配套與協作等策略聯盟關系,共同提高聯盟內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乃至國內OLED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