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微電子作為本土中小尺寸面板企業,一步一步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近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不斷擴充的各處基地——深圳天馬、上海天馬、成都天馬、武漢天馬、廈門天馬、上海中航光電子等,逐步完整的產品線——STN-LCD、CSTN-LCD、TFT-LCD、LTPS-LCD、AMOLED以及CF生產線和模塊工廠,卓越的產品質量——產品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產品檔次及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均居國內同行業前列,讓天馬成長為中國本土中小尺寸面板領軍企業。
5代線的加盟 對天馬是機會更是動力
專注于中小尺寸領域的天馬,此前最高世代線也就是4.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自從接受上廣電舊有5代線之后,業內對于天馬的猜疑就一直不斷,而天馬又如何回應呢?經歷了近兩年的管理與運營,天馬顯然有話要說。
“上廣電5代線的加盟,對于天馬來說不是累贅,相反,這也是機會,更是動力!”天馬其實一直都在國內進行產線布局和調整,5代線的加盟,為天馬提供了一個轉型的機會,也加快了天馬的布局進程。目前天馬的五代線,已經將主力產能調整到中尺寸領域,應用產品涵蓋了智能手機、平板、醫療等領域,此外,5代線所具備的大尺寸面板生產并未放棄,可以說,5代線為天馬在中尺寸面板市場開拓了更大的空間,做了很好的彌補。
新型平板應用 天馬將全力推進
平板電腦是當前最熱的一個應用,天馬對此也是非常重視。目前天馬的平板電腦用面板已經處于客戶認證、驗證階段,出貨的客戶包含了國內品牌廠商以及部分白牌平板電腦廠商。
今年預計平板出貨將達到6000萬臺,其中品牌廠商出貨接近5000萬臺,而山寨/白牌平板電腦將出貨1000萬臺以上,根據預計,明年山寨/白牌平板電腦出貨數量還將翻倍。尚有魁認為,“天馬的平板電腦面板出貨量將要超過這個翻倍增長率”。
對于這個增長的判斷,尚有魁認為,這主要基于天馬自身的品牌基礎,天馬作為一個本土成長起來的面板企業,在多年的市場經營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質量口碑,這也是我們最值得客戶信賴的基礎。
布局AMOLED 天馬下一代顯示技術先行一步
對于OLED對于TFT-LCD的取代問題,引發了產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討論的熱潮也愈演愈烈。天馬在OLED布局很早,本屆展會上也展示了其4.5代中試線的最新3.7英寸產品,引人矚目。
天馬對于OLED技術的布局一直在按計劃進行,其3.7英寸以及后續的4.3英寸產品已經點亮,并在配合一線品牌廠商進行相關的樣品驗證,目前產能規模在月千片水平。
對于取代問題,尚部長認為:“從未來顯示發展的趨勢來講,OLED取代TFT-LCD顯示技術是一種必然,不過這種替代的到來,還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至于這個時間有多長,5-10年應該是需要的!”
尚部長認為,目前OLED替代TFT-LCD還存在幾個障礙:其一是技術工藝水平的限制,目前OLED制造工藝上的良率并不高,還需要進行工藝和技術上的突破;其二目前OLED在小尺寸應用方面已經沒有太大問題,但做大還比較困難,目前正處于向大尺寸突破的過程之中,這需要時間;其三,相對于TFT-LCD的產業鏈而言,OLED受限于由于投入廠商不多,產能規模較小,供應鏈也很不成熟,勢必帶來在成本方面的壓力,限制了終端產品的應用投入;其四,從現在而言,多數廠商在大尺寸TFT-LCD面板生產線的投資尚未收回成本,而多數OLED廠商又同時是TFT-LCD面板廠商,這其中存在著一個平衡投資的問題。
另外,從當前OLED面板性能上看,目前OLED面板的分辨率只能做到250dpi,而高端性能的應用產品要求面板性能都在300dpi以上,這與OLED面板應用高端產品存在一個矛盾;加之產能不足,事實上也造成了蘋果在iPad 3產品上放棄使用OLED面板。
國內企業在OLED領域的產業機遇如何呢?尚有魁認為機會很大。他認為國內企業在OLED技術方面介入較早,好幾家企業都已經有了成熟了4.5代中試線,同時近些年TFT-LCD產業在國內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科研人員和高素質操作員工,也為國內企業在OLED產業發展奠基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諸多不利因素 天馬積極面對挑戰
今年以來,面板產業發展遭遇了產業景氣下滑,面板價格持續下跌,讓面板制造廠商面臨了巨大壓力,如何減虧盈利成為每個廠商首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看待面板的下跌呢,尚有魁部長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尚部長認為,長期以來,終端消費電子產品價格一直存在著快速下降的傳統,這種價格價格的快速下降也成為電子產業的特色,這就要求整個電子產品產業鏈進行“cost down”,面板作為其中最為關鍵的元器件之一,自然也需要調節價格適應市場要求。另外從液晶產業發展角度考慮,液晶產業經歷了四次產業大轉移(從美國到日本、從日本到韓國,再到臺灣,現在向中國大陸轉移),每一次產業轉移都是一個成本下降的轉移,當液晶面板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的國產材料、設備的支撐,必然帶來成本的再次降低,這樣就不難理解面板的持續下跌了。
對于天馬來說,面板價格下跌,對天馬的經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天馬的整體運營狀態良好。
當然,在這個轉移過程中,天馬也面臨了日韓臺中小尺寸面板廠商的激烈競爭。尚有魁認為,與日韓臺企業相比,天馬具備了天然的優勢,其一是個性化的產品設計,其二是良好、快速響應的售后服務體系,最后就是天馬對于國內客戶心態的理解和需求的把握,天馬在產品策劃和設計上能與客戶積極溝通,切實滿足的個性化需求。目前,天馬的產品在成本、技術工藝上已經和日韓臺廠商沒有太大區別。
目前,日本廠商如NEC、Sharp、三菱電機、Toshiba等中小尺寸面板廠商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們的產品也從工業級顯示應用轉向消費級產品應用,對于天馬來說,這將意味著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不過,尚有魁認為隨著工業級與消費級產品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大量中低端工業級產品采用消費性產品規格,價格昂貴的日本高端工業顯示產品將越來越缺乏競爭力。
未來發展 天馬專注中小尺寸細分市場
對于未來發展,天馬將如何把握自身優勢做大做強呢?尚有魁給出了答案,“天馬將在未來繼續專注于中心尺寸領域,更多精力放在細分市場領域,努力為客戶提供最佳產品和最優服他務!”未來天馬將積極發展電子標簽、醫療顯示、公共顯示、平板電腦以及商業顯示領域中小尺寸產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