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消息,隨著iPhone 17系列銷售火爆,韋德布什(Wedbush)周一將蘋果公司目標價從270美元上調至310美元。該機構分析師稱,新品發布后的強勁需求表明,蘋果將在多年低迷發布后迎來的“真正換機周期”。
蘋果股價周一大漲逾4%,逼近歷史高點。
9月19日,蘋果新一代iPhone智能手機正式發售,包括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以及iPhone 17 Pro Max四個型號。種種跡象顯示,這是iPhone近幾年來最強勁的開局。
韋德布什首席分析師丹·艾夫斯表示,他對需求走勢“感到驚喜”。
韋德布什預計,iPhone 17的需求比去年的iPhone 16高出約10%–15%。而亞洲供應鏈檢查已顯示,基礎款和Pro款的計劃產量將提高約20%。
發貨時間也體現了類似的情況:iPhone 17 Pro Max迅速成為最難買到的機型,多地交付時間已被推遲數周。
艾夫斯稱,他原本預計本輪換機周期會是“不錯,但不算突出”。然而,約3.15億部四年未升級的iPhone形成的巨大積壓,加之小幅設計改進,正推動超預期的換機需求,幫助蘋果找到“一開始就見效的制勝法寶”。
該機構認為,華爾街普遍預測的蘋果2026財年出貨量——2.3億部——過低,更合理的區間應為2.4–2.5億部。
就目前而言,iPhone Pro Max似乎是零售端最受歡迎的機型,但標準版iPhone 17在線銷售表現超出預期。與此同時,Air在大多數市場仍然供應充足。不過,韋德布什稱,基于門店調研和用戶反饋,Air“可能會成為本輪換機周期的意外之喜”。
其他投行也捕捉到了類似信號。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均指出,等待時間的延長證明今年需求強于去年。摩根大通據此將蘋果目標價上調至280美元。
瑞銀則更為謹慎,稱需求“喜憂參半”: iPhone 17 Pro和Pro Max的接受度不及iPhone 16同期,而新款Air的表現大致與去年iPhone 16 Plus持平。
iPhone 17標準版需求超預期,熱度傳導至產業鏈
除了消費端的火熱表現,供應鏈的動向同樣值得關注。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標準版iPhone 17的熱度超出預期,這一變化正在傳導至零部件和代工環節。
組裝與EMS環節受影響最為明顯。還有消息稱,蘋果已要求代工廠臨時增加標準版排產,幅度最高達三到四成,其中立訊精密的日產提升幅度接近40%。
蘋果官網規格顯示,其自適應刷新率最高可達120Hz,同時起始存儲也提升至256GB。過去標準版往往被市場冷落,但今年黃牛已經出現愿意加價回收的情況,說明需求顯著改善。業內研究認為,這類“加量不加價”的升級,正在推高對面板與存儲的需求。
Omdia分析師Joy Guo在最新報告中提到,京東方已經開始為iPhone 17 Pro提供LTPO OLED面板玻璃輸入,這顯示出大陸面板廠商在高端機型上的能力正在成熟,也為其未來在標準版上分攤更多份額奠定基礎。
根據蘋果官網披露的供應商名單,多家A股與港股企業均深度參與iPhone產業鏈。最近一周,鵬鼎控股、深南電路、舜宇光學、藍思科技、東山精密等相關公司股價普遍走強。
從產業鏈分工看,深南電路、鵬鼎控股、東山精密聚焦主板與高速連接板;舜宇光學、丘鈦科技在鏡頭與模組端有穩定供貨;聯創電子、水晶光電則主要提供鏡頭與濾光片。隨著標準版銷量回暖、影像模組復雜度提升,業內普遍預計這些公司在中端機型中的需求彈性將進一步釋放。
存儲與芯片同樣受益。iPhone 17標準版起始存儲直接提升至256GB,這將帶動NAND閃存需求進一步增長。目前供應鏈仍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國際廠商主導,在蘋果官網的供應商名單中,尚未出現大陸NAND廠商。產業鏈人士指出,雖然國內如兆易創新、長江存儲等公司并未進入蘋果核心名單,但市場普遍將其視為未來可能切入的觀察對象。
整體來看,標準版的“意外走強”正改變供應鏈的資源分配。A股與港股市場的果鏈公司近期密集接待機構調研,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這一結構性變化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