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消息,在蘋果即將于9月9日召開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輕薄設計的新款“iPhone 17 Air”無疑將成為全場焦點。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這款產品可能并非最佳選擇。
初代“Air”產品的尷尬處境
作為蘋果多年來首款采用全新設計的iPhone機型,iPhone 17 Air雖然引人注目,但彭博社科技記者、蘋果資深分析師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認為,正如近20年前的首款“Air”產品一樣,或許并不適合大多數人購買。
回顧2008年問世的初代MacBook Air,它曾是當時最薄的筆記本電腦之一,以其輕盈機身引領行業潮流。這款產品不僅引入了多點觸控板等創新功能,更通過取消光驅等大膽設計,為蘋果乃至整個電腦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奠定了基調。
雖然初代MacBook Air在鍵盤和屏幕尺寸上沒有妥協,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處理器和存儲配置相對落后,電池續航表現平庸,外接接口數量也極其有限。
更讓其飽受詬病的是其定價策略。1799美元的起售價,比性能更強的標準版MacBook高出700美元,僅比配置遠超它的MacBook Pro便宜200美元。這種尷尬的定價使MacBook Air雖然創新亮眼,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并不實用。
如今,蘋果在iPhone產品線上似乎正在重演歷史。據悉,即將發布的iPhone 17 Air將采用更薄的機身設計,保留6.6英寸大屏幕,但為了實現極致輕薄,不得不做出重大妥協:在手機普遍配備三攝的時代僅保留單后置攝像頭,電池續航也將明顯縮水。
在定價方面,iPhone 17 Air同樣面臨尷尬處境。據古爾曼預測,這款機型將比配備更強續航和多攝像頭的標準版iPhone 17貴出不少,僅比在性能、攝像和顯示技術方面全面領先的iPhone 17 Pro便宜幾百美元。
這意味著,蘋果再次試圖以“輕薄”作為主要賣點來說服消費者升級。在2008年筆記本電腦尚顯笨重的時代,這個賣點或許很吸引人,但對已經足夠輕便的現代智能手機而言,“為薄而薄”的優勢已不再突出。
如今,電池續航和攝像功能是驅動用戶換機的兩大關鍵因素。與17年前的MacBook和MacBook Pro不同,現在的標準版和Pro版iPhone本就擁有便攜的機身設計。三星電子今年5月份推出的類似產品S25 Edge市場遇冷,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大懸念:新設計會帶來溢價嗎?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是,外觀驚艷的iPhone 17 Air最終定價會是多少?
大多數分析師預測,其他iPhone 17機型的價格會與iPhone 16系列基本持平。目前,iPhone 16起售價為799美元,iPhone 16 Plus為899美元,iPhone 16 Pro為999美元,iPhone 16 Pro Max則為1199美元。
有推測認為,iPhone 17 Pro的起售價可能提高到1099美元,但同時其起步存儲將從128GB提升至256GB,這也與當前256GB版本iPhone 16 Pro的售價一致。
但全新的iPhone 17 Air定價尚難以確定。Air將取代原Plus機型的位置,而Plus此前定價899美元,蘋果很可能希望繼續保持這一價位檔,以吸引那些預算達不到Pro級別、卻又不滿足于入門款機型的用戶。
Air在長寬尺寸上與Plus相近,但將支持120Hz高刷新率。在芯片方面,Air將搭載標準版A19芯片,而非A19 Pro,正如Plus搭載的是A18而非A18 Pro。
從Plus換代為Air,最明顯的配置降級是從雙攝退回到單攝。Plus具備主攝和超廣角鏡頭,而Air則缺少超廣角。此外,Air的電池續航也可能不及Plus。當然,與之換來的是極其輕薄的機身。
從整體定位來看,Air與Plus的確較為接近。但蘋果是否愿意將這款全新設計的機型仍然定價在899美元?
許多分析師認為,蘋果很可能會為這款產品設定一定的溢價。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測,iPhone 17 Air的起售價可能達到1099美元,高于iPhone 16 Pro的當前售價。
其背后的邏輯在于,Air將是外觀變化最大、最具新鮮感的機型。即便在硬件配置上與標準版iPhone 17接近,仍可能有消費者愿意為新穎設計支付更高的價格。
不過9to5Mac專欄作家本杰明·梅約(Benjamin Mayo)認為,1099美元的定價略顯偏高,市場接受度可能有限。蘋果過去多次嘗試推出“第四款iPhone”都未取得理想效果,如果iPhone 17 Air定價1099美元,恐怕仍難逃相似命運。
在他看來,更合理的價格可能是999美元。在這一價位上,它仍可以宣傳為“比iPhone 17 Pro更親民”。蘋果預計將取消Pro系列的128GB版本,將起步存儲提升至256GB并維持現價,從而為Air在1000美元檔留出空間。
可折疊iPhone的技術預演?
可以肯定的是,iPhone 17 Air或許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展示,但它很可能無法成為爆款產品。古爾曼認為其市場表現會優于近幾年的mini和Plus機型,但這個對比標準本身就不高,因為這些機型從未真正贏得市場青睞。
不過,過分關注初代產品的市場表現可能偏離了重點。2008年的MacBook Air同樣銷量平平,但卻為2010年重新設計的換代產品鋪平了道路,新一代產品不僅處理器性能與MacBook Pro持平,起售價也降至999美元,最終成為蘋果最暢銷的Mac產品長達十年之久。
2010款MacBook Air還推動了MacBook Pro系列的變革,促使后者轉向閃存存儲、更薄的機身設計并最終取消光驅。
古爾曼預測,iPhone 17 Air也將遵循相同的發展路徑:如此輕薄的設計終將成為行業常態。待技術條件成熟,蘋果能夠在不犧牲電池續航、性能和攝像功能的前提下實現輕薄設計時,必將推出相應產品。換言之,iPhone 17 Air是未來iPhone的預演。
從技術演進角度看,iPhone 17 Air的工程創新、電池技術突破、自研調制解調器和無線芯片的應用、顯示技術調整以及生產工藝改進,都將為蘋果明年推出首款可折疊iPhone奠定基礎,并助推2027年升級版Pro機型的問世。
這些前景固然令人興奮,但都不構成購買第一代iPhone 17 Air的理由。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iPhone 17、iPhone 17 Pro或iPhone 17 Pro Max才是更務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