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頗具競爭力的生產成本、良好的人口結構,以及穩定的政治局面和相應的政策支持,近年來,越南在全球電子產業格局中異軍突起,成為備受矚目的新興力量和全球制造業轉移的受益地區。
在《越南半導體微芯片產業發展戰略草案》中,越南政府明確規劃到2030年,要將越南打造成為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的設計、封裝和測試中心,并致力于在2050年實現年營收規模達1000億美元以上的長期目標。
圍繞上述戰略,除了著力構建涵蓋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封裝、測試各個環節的半導體和芯片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外,政府在稅收減免、優惠、補貼,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外資電子產業:政策優惠與貿易優勢雙驅動
根據越南政府第218/2013/ND-CP號法令,外資電子制造企業可享受2至4年的額外免稅期,隨后4至9年企業所得稅減稅50%。2024年12月31日發布的第182/2024/ND-CP號法令則指出,“符合特定條件和標準的半導體及人工智能領域研發中心投資項目企業,可獲得最高達項目初始投資成本50%的補助,或由政府決定的其他補助水平。”
具體而言,高科技企業需達到最低投資資本12萬億越南盾或最低年營收20萬億越南盾;半導體集成電路、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等高科技應用專案企業,需最低投資資本6萬億越南盾或最低年收入10萬億越南盾;微芯片設計項目無最低資本或收入要求,但需在越南運營5年后,承諾雇傭至少300名越南工程師或管理人員,并每年培訓至少30名高質量微芯片設計工程師。
以2025年3月,越南政府批準12.8萬億越南盾(約合5億美元)資金建設首座晶圓廠為例,若項目在2030年12月31日前投產,企業將獲總投資額30%、不超過10萬億越南盾的政府資金支持。此外,晶圓廠還可獲得額外10%(總計20%)的所得稅返還,用于技術再投資。晶圓廠的土地使用權可直接由分配取得,無需通過拍賣流程。
同時,越南積極參與和簽署TPP、FTA等貿易協定,為電子行業外資企業帶來巨大關稅利好。企業在歐盟和東盟國家進出口時,部分產品關稅免除高達100%,極大提升了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促使眾多外資電子企業將越南作為重要生產基地,利用其關稅優勢拓展全球市場。
本土電子企業:資金、稅收、服務三重保障
為鼓勵本土企業加強產業協作,提升在產業鏈中的參與度與附加值,推動本土電子產業集群發展。2024年10月,越南信息和通信部發布的《數字技術產業法草案》提出,若越南本土企業在數字技術產品制造中,參與組裝、零部件供應及服務的企業數量占比達30%,且成本貢獻達30%,其產品制造所得收入可享受15年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此外,相關企業還可按投資信貸法獲得國家投資信貸,或從越南環境保護基金獲優惠貸款用于環境污染處理,土地使用和租賃費用也可根據土地法獲得相關優惠。同時,政府還將提供海關程序便利,建立投資匹配機制、人才招聘框架等,促進技術轉讓與企業并購。
第182/2024/ND-CP號法令中還設立了投資支持基金。該基金為符合條件的高科技領域企業(包括電子行業)提供現金補助或補貼,涵蓋人力資源開發、研發、固定資產投資、高科技制造等費用。這為本土電子企業在關鍵環節提供資金保障,緩解資金壓力,助力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與規模擴張。
而在一些特定區域,例如峴港市,越南國會決議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半導體芯片企業銷售引導、人工智能的創新創業活動所得,自應納所得稅發生之日起,免征企業所得稅5年。
園區賦能與巨頭集聚共推發展
越南積極建設各類工業園區與科技園區,為電子企業提供完善的硬件設施與產業配套。在南部的胡志明市、北部的河內市和中部的峴港市設立了國家創新中心(NIC)和多個高科技園區,以及許多其他標準工業園區,以吸引更多來自Amkor、三星、韓亞微光、富士康、LAM Research、Coherent和英特爾等全球科技巨頭的投資。
其中,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外資廠商,截止2024年,三星在越南投資金額達232億美元,營收達到625億美元,其中544億美元從越南銷往全世界。
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例如位于南部經濟區的同奈省,也會發布了一項到2030年戰略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計劃,該計劃設定了以龍城集中信息技術園區為核心,優先招商半導體產品設計、封裝、測試等領域的企業,尤其是無晶圓廠半導體設計、MEMS專用芯片生產、物聯網芯片領域的企業。根據2021-2030年省級規劃,到2050年,同奈省將擁有48個工業園區、1個高新區、1個信息技術園區和1個創新區。
因此,對越南的半導體產業來說,2020年可以被視作一個“分水嶺”。之前的發展起起伏伏,之后,越南成立了特別工作組,立志通過提供更加靈活的定制激勵措施來吸引高科技投資。隨后,日月光半導體旗下環旭電子投資2億美元在海防市設廠;三星、安森美、瑞薩、高通、TI、NXP等公司也紛紛在越南設立工廠或研發中心。
2023年,三星電子宣布向越南太原的電子元件工廠追加投資9.2億美元;9月,韓國芯片封裝和內存產品制造商韓亞微光在北江省萬中工業園開設了北部第一家工廠;10月,Amkor Technology在北江省耗資16億美元的半導體工廠開始運營。如果再考慮2006年英特爾投資10億美元在胡志明市設立的半導體封裝廠,越南的半導體產業集群效應得以初步顯現。
IC設計方面,2023年,美滿科技(Marvell)宣布在越南胡志明市建立一座世界級半導體設計中心;新思科技(Synopsys)將與位于胡志明市的西貢高科技園區合作啟動半導體設計和孵化中心。2024年12月英偉達CEO黃仁勛訪問越南時受到高規格接待,黃仁勛表示將在越南設置人工智能研發中心與AI數據中心,將越南建成英偉達的“第二個家”。
強化人才培養戰略
據越南科學技術部稱,越南每年需要5,000-10,000名半導體工程師,但目前的培訓能力僅滿足該需求的20%左右。這凸顯了勞動力發展是該國在半導體行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為此,越南計劃與投資部正在制定《半導體產業人力資源發展提案》,核心內容之一是投入26萬億越盾(其中國家預算撥付17萬億越盾,社會化資金約9萬億越盾)用于半導體產業人才培養。具體措施包括將半導體產業及相關產業的培訓機構擴充至200家,投資建設4個共享半導體中心、20個標準半導體培訓中心等。
通過這些大規模的培訓體系建設,越南政府計劃到2030年培養5萬名工程師,其中包括1.5萬名設計人才。國家創新中心攜手Qorvo、Cadence等企業開展培訓,首批70名學員已結業并入職Marvell、三星等企業。
同時,越南教育培訓部指示高校和機構研究建立專門單位,重點培養半導體、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電子相關領域人才。目前已有5所大學新增半導體與芯片設計課程,隨著更多高校跟進,將逐漸構建起完善的電子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從源頭上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此外,在峴港等地區,專家、科學家等從事相關領域活動的個人工資收入,也可免征個人所得稅5年。這極大吸引了越南本土人才投身電子行業,促進本土電子企業在特定區域聚集,形成產業發展高地。
結語
總體而言,越南電子行業正處于從“組裝中心”向“制造與設計中心”轉型的關鍵時期。外資主導的半導體制造突破與本土企業的技術探索,共同構成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但人才、基礎設施和技術依賴等問題,仍是橫亙在發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礙。
若越南能夠有效落實政策,深化國際合作,有望在2030年前躋身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與成熟制程制造的核心圈層,成為東南亞電子產業的“增長極”,在全球電子產業格局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