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華為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全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8620.72億元,同比增長22.4%,凈利潤626億元,同比下滑28%。華為2024年研發投入為1797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2490億元人民幣。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發員工約11.3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4.1%。
根據此前公開的數據,華為2022年6423億元,2023年7042億元。而2024年則增長了1579元達到8621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華為在2024年則有所下滑。2022年凈利潤為356億元,2023年凈利潤 為870億元,同比增長144.4%。而2024年凈利潤626億元,同比下滑28%。
就具體業務而言,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3699.03億元,同比增長4.9%;終端業務3390.06億元,同比增長38.3%;云計算業務385.23億元,同比增長8.5%,如果包含跨分部交易的收入,華為云收入則達到688億元,同比增長24.4%;數字能源業務686.78億元,同比增長24.4%;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263.53億元,同比高達474.4%,并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在區域市場方面,受益于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中國市場總體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 6152.64億元。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148.36億元。亞太地區總體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 433.06億元,美洲地區銷售收入人民幣363.01億元。
年報還披露了華為云收入情況。2024年,華為云實現銷售收入688億元,同比增長24.4%,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長超過50%,昇騰AI云服務實現6倍增長。2024年,華為云埃及、菲律賓、山東青島、安徽蕪湖四地開服。截至12月底,華為云覆蓋全球33個地理區域、96個可用區。目前,盤古大模型在政務、工業、金融3個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并位居醫療、藥物、氣象以及汽車4個領導者象限。
不久前,華為正式成立“醫療衛生軍團”,這是繼煤礦、港口、電力等之后,華為第21個垂直行業軍團。
年報顯示,目前華為服務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600家醫 療衛生機構。在柜內參與建設國家和多省市醫保平臺、全民健康 信息平臺、疾控信息平臺及700多個遠程醫療平臺,服務1800余家三級醫院,將AI用于數字化病理和輔助診斷,秒速標注異型細胞,分鐘級輸出報告,AI質控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在歐洲,華為重點在于為醫療行業客戶升級數智基礎設施,保障PB級影像數據安全存儲和快速調閱。
華為曾在2023年底定下目標,計劃2024年底布局超過10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從年報數據來看,目標完成了一半左右。截至2024年底,華為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200多個城市以及海外10多個地區,部署5萬余根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主要受制于充電樁部署的資源限制,建設速度較為緩慢。
2024年,華為終端回歸正常產品發布的節奏,發布了Pura 70系列、Mate 70系列、Mate X6系列、nova 12系列以及Mate XT三折疊屏手機等多款手機。年報顯示,華為終端業務銷售收入為3390億元,同比增長38.3%。
原生鴻蒙的生態建設值得關注。2024年,華為正式發布HarmonyOS 5,鴻蒙應用和元服務上架數量超過兩萬,注冊開發者超過720萬,鴻蒙生態設備超過10億臺。華為還計劃于2025年5月正式發布鴻蒙電腦。有分析師向《科創板日報》表示,微軟對華為的供貨許可到期后未延期,未來華為將推出“中國芯+中國系統”的PC。
智能汽車業務表現較為搶眼,同比增速高達474.4%,并首次實現當年盈利。年報顯示2024年,智能部件發貨量超過2300萬件,同比增長了近7倍。
2024年1月,華為車BU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用于裝載華為車BU的技術和資源。目前,引望公司完成了兩輪車企入股,賽力斯汽車和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分別出手115億元,各自占股10%。近日的工商登記信息顯示,華為引望已完成工商信息變更,華為持股比例由100%調整為80%,新增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兩大股東。在董事會名單中,徐直軍任董事長,余承東和朱華榮任副董事長,白熠、靳玉志、卞紅林、張興海任董事。
在計算產業方面,截至2024年底,華為鯤鵬、昇騰已發展超過8500家合作伙伴、665萬名開發者,完成22,800多個解決方案認證。
華為在年報中稱,AI正沿著兩條路徑飛速發展,推動算力需求持續增長。一是持續探索通用人工智能(AGI),借助超大規模計算突破模型認知邊界,不斷提升智能化的高度。二是加速AI在千行百業落地,降低AI使用門檻,持續拓寬智能化的廣度。
為此,在AI算力基礎設施方面,華為將重點圍繞四個方向:
第一、突破單位節點算力瓶頸,超節點技術正在成為行業主流選擇。超節點采用對等互聯的計算架構,依托高速互聯總線的創新,讓成百上千顆AI芯片如同單一節點般高效協同,實現單位節點算力從卡級向百卡、千卡級跨越。
第二、構建超大規模集群,協同優化算力規模、算力利用率及集群可用度是創新的關鍵。通過網絡架構創新,實現高帶寬、低延遲,確保數據傳輸穩定可靠,支撐集群算力規模從萬卡向十萬卡、百萬卡級邁進。
第三、加速AI推理普惠落地。隨著AI推理從中心向邊/端延伸,推理硬件從集群擴展到服務器/一體機、小站、板卡、模組,形成全場景覆蓋。第四、共建繁榮的算力生態。以AI基礎軟硬件平臺為錨點,依托系列化的硬件模組、豐富的工具鏈/加速庫/開發套件,持續提升性能與易用性,與伙伴與開發者打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