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消息,華為董事長梁華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華為2024年全年銷售收入超過了8600億元人民幣。
根據此前公開的數據,華為近5年營收情況分別為:2019年8588億元;2020年8914億元;2021年6368億元;2022年6423億元;2023年7042億元。
2020年5月,華為在被美國制裁加碼,手機業務大受打擊,并還被迫拆分出售榮耀,從而導致之后幾年營收大幅下滑。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當時曾表示,“2020年是比2019年更為艱難的一年,也是檢驗華為實力的關鍵一年……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明年還能發布年報”。
而此次全年銷售收入突破8600億元人民幣,也意味著華為重回制裁前的收入量級。
據悉,華為在2024年年中就已定下營收過8000億元的目標。而華為手機的回歸無疑是重要底氣之一。
2023年,華為攜Mate 60系列手機重返5G智能手機市場。2024年,華為回歸正常產品發布的節奏,發布了Pura 70系列、Mate 70系列、Mate X6系列、nova 12系列以及Mate XT三折疊屏手機等多款手機,這讓華為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重回前列。
IDC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華為市場份額16.6%,位居第二,同比增長50.1%;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2024年出貨量4600萬臺,位居第二,年增長率37%。
此外,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營收也實現了較大的增長,并實現盈利。根據公開數據,承載華為車BU業務的深圳引望, 2024年1~6月營業收入就已達到了104.35億元。而華為車BU在2022年、2023年的銷售收入為20.98億元、47億元。在凈利潤方面,在2022年和2023年,引望分別虧損了75.87億元和55.97億元,2024年1~6月則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潤為22.31億元。
梁華表示,2024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但在全球客戶和合作伙伴、廣大消費者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華為整體經營達到了預期。具體來說,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消費者業務重回增長軌道,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展望未來,梁華在發言中強調,華為將持續打造數智基礎設施底座,扎實推進人工智能發展戰略,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創新賦能千行百業,助力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面向未來,外部不確定性依然很大,但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是確定的,華為將持續加大戰略縱深投入,把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全球客戶。”
會上,梁華還對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創新提出四點建議,包括發揮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領先優勢,加速能力變現形成生產力;夯實智算基礎設施,加速人工智能創新實踐和規模化應用;構筑自主可控的軟件生態,構建萬物互聯的數字底座;把握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引領汽車產業創新發展。
梁華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在千行百業的應用也迎來關鍵時期,抓住新機遇的關鍵是創新,要通過技術創新筑牢根基,通過場景創新創造價值,通過生態創新形成發展合力。在AI使能產業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優先識別信息密集型與大量重復型業務場景,以便人工智能盡快發揮價值。針對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云服務等多種模式獲取算力,高效、低成本實現數智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