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電子設備必需品,壁壘高、亟待國產替代;下游應用不斷擴張,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打開新空間;國產自主品牌材料逐漸形成突破,未來有望快速成長。
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壁壘高、增速快,亟待國產替代
電磁屏蔽和散熱是電子設備正常運行必須克服的問題,因此電磁屏蔽及導熱材 料和器件廣泛應用于電子設備等,目前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和通信設備領域。
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是電磁屏蔽及導熱器件的上游原料。器件下游的電子產品 的快速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同時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行業相比于器件制造行業具有高壁壘、高毛利的特性。
同時,上游材料領域國際格局較為穩定,國際大廠憑研發和品牌優勢在中高端 市場具有壟斷地位,一直以來國內與國際知名品牌仍存在較大差距,如今伴隨國內企業的成長,材料領域的國產化正在加速展開。
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和器件行業增速快,目前仍為國際巨頭主導
什么是電磁屏蔽器件和導熱器件
電子設備工作時,既不希望被外界電磁波干擾,又不希望自身輻射出電磁波干 擾外界設備以及對人體造成輻射危害,所以需要阻斷電磁波的傳播路徑,這就是電磁屏蔽。電磁屏蔽體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對電磁波的反射和電磁波的吸收。
目前電子設備主要通過結構本體和屏蔽襯墊來實現屏蔽功能。
其中,結構本體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箱體,由鋼板、鋁板、銅板或金屬鍍層、導電涂層制成;屏蔽襯墊是一種具有導電性的器件材料,解決箱體縫隙處的電磁屏蔽,由金屬、塑料、硅膠和布料等材料通過沖壓、成型和熱處理等工藝方法加工而成。
導熱界面器件的功能是填充發熱元件與散熱元件之間的空氣間隙,提高導熱效 率。未采用導熱界面器件時,發熱元件與散熱元件之間的有效接觸面積大部分被空氣隔開,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不能有效導熱,采用導熱界面器件后能實現熱的有效傳遞,提高產品的工作穩定性及使用壽命。
目前,廣泛應用的電磁屏蔽材料和器件主要有導電塑料器件、導電硅膠、金屬 屏蔽器件、導電布襯墊、吸波器件等。行業內廣泛應用的導熱材料和器件包括導熱 界面器件、石墨片等。
電磁屏蔽和導熱行業產業鏈:從材料到器件
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及器件行業的產業鏈為:上游基礎原材料—電磁屏蔽及導 熱材料—電磁屏蔽及導熱器件—下游終端用戶。該細分行業的產品屬于多種新材料在電磁屏蔽及導熱上的應用,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其中,電磁屏蔽材料、導熱材料是電磁屏蔽器件、導熱器件的上游原料。電磁屏蔽器件和導熱器件是在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
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和器件行業增速快,但國內競爭激烈
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和器件行業增速快。電磁屏蔽和導熱器件下游應用廣泛, 隨著下游市場的快速發展,將帶來器件和材料的巨大增量需求。以材料市場為例, 根據BCC Research的預測,全球EMI/RFI屏蔽材料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54億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66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4.4%,而全球界面導熱材料的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7.64億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11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7.1%。
行業國際競爭格局穩定,國內競爭激烈。國際市場上,電磁屏蔽及導熱領域已 經形成了相對比較穩定的市場競爭格局。國內市場上,由于我國電磁屏蔽及導熱領 域起步較晚,在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近年來生產企業的數量迅速增加,但絕大多數企業品種少,同質性強,技術含量不高,未形成產品的系列化和產業化,多在價格上開展激烈競爭。但伴隨國內企業成長,目前少數企業逐漸具備了自主研發和生產中高端產品的能力,可以提供電磁屏蔽及導熱應用解決方案。
國內在模切件的加工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領勝電子和安潔科技等企 業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優勢,但其上游領域依然為3M、萊爾德、顧美麗等企業所占據,國內企業如飛榮達等近些年通過技術積累開始進入到材料領域,部分廠商已經形成自主品牌并在下游終端客戶中完成認證。
模切件上游材料壁壘高企,實現認證突破的品牌則有望快速成長
電子產品的快速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
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需要根據下游電子產品的發展,進行快速更新升級。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電子產品的性能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結構要求更緊湊,以智能手機為例,更高的頻率和性能(四核/八核)、更大更清晰的屏幕 (2K/4K)、更多內置無線設備(NFC、低頻藍牙、無線充電等)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和性能提升,對電磁屏蔽以及散熱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蘋果在2015年發布的新款Macbook即采用全新設計的散熱方式,在主板下方放置一整片高導熱石墨膜, 取代原有的風扇加硅膠。
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行業具有高壁壘,高毛利的特性
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此類產品在終端中的價值量并不高,但其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屬于典型的低價值高重要性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技術密集型:該材料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和深厚的專利技術積累。技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基于不同行業應用的產品配方技術、研制實現配方成果的特殊工藝過程。
供應商認證壁壘高:一般大型消費電子(如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品牌商基于對產品質量、成本控制等因素考慮,都建立了較完善的供應商認證體系,在合作開始之前對于潛在的零配件供應商進行嚴格的資質認證和產品質量的審核。供應商一旦進入其體系,輕易不會更換,因此構成一定的認證壁壘。
跨區域銷售需要通過國際認證: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各自的強制性安全認證標準,歐洲地區設有CE認證、ENEC認證,美國設有UL認證,中國企業只有通過產品認證后方可進入國際市場銷售。
產品升級快需要持續投入:材料需要代代升級以適應客戶產品不斷的新增需求,以導熱材料為例,早期智能手機發熱嚴重,隨著精密度的提高,這 一問題的解決依賴于不斷進化升級的新型導熱材料,因此對于材料供應商而言需要不斷升級自身產品,缺位于新性能材料布局的企業將會在不斷的需求升級中掉隊。
結合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產品的特點,終端廠商無意于對此類產品進行殺價, 因此行業一直保持著較高毛利水平,同時也意味著認證通過較難。此外,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生產工藝核心是配方,不存在加工制造業的良率爬坡等問題,因此一旦通過產品認證,其產能釋放的速度將會很快。
因此,對于國內企業而言,一旦自主品牌通過終端廠認證,憑借成本優勢,下 游主流國內模切件的制造商將很有動力采用國產品牌材料,從而迅速提高產品市占分額,實現快速發展。
下游應用不斷擴張,行業市場規模有望打開新空間
電磁屏蔽和導熱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廣闊,通信設備、消費電子設備和汽車電子 設備、數據中心等領域對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均有巨大需求。
一方面,在傳統通信和消費電子領域,5G時代下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將帶來的 巨大增量,消費電子國產品牌崛起亦將帶來的巨大替代空間。另一方面,汽車電子 和數據中心等新型領域的快速發展,將打開電磁屏蔽和導熱領域成長的新空間,新 型領域帶來的對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有望在未來成為新的增長點。
5G 時代下,通訊行業的快速發展將帶來巨大的增量需求
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及器件在通訊領域有著廣泛應用。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促 進了通信設備的大量開發和應用,其復雜程度也越來越高,設備間潛在的干擾源無處不在,電磁干擾、電磁輻射對電子設備的危害日益嚴重。同時,由于通信設備功率不斷加大,發熱量也在快速上升。因此包括導熱材料、EMI屏蔽材料和電源濾波器在內的提高設備可靠性的產品在通訊領域均有著廣泛的應用。通訊行業對電磁屏蔽及導熱器件的需求主要是程控交換機和移動通訊基站設備。
通訊行業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5G時代將帶來巨大的增量需求。近年來,在電 信運營商投資的帶動下,通信設備行業目前仍舊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而5G時代下,基站投資額和基站數量將快速增長,對程控交換機和移動通訊基站設備將快速增加。而通信設備制造業較快的增長速度,疊加5G時代的催化,將帶來對導熱材料、 EMI屏蔽材料等產品的巨大需求。產品應用于通訊領域,具有深厚積累的公司將分享行業發展的紅利。
消費電子領域存量市場與替代空間巨大
消費電子產品對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及器件存在巨大需求。消費電子領域對電 磁屏蔽及導熱材料的需求主要是手機、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等。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 互聯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智能手機、高性能電腦等速度加快,智能化程度提高,性能更穩定,對于電磁屏蔽及導熱的需求也將越大。另一方面,隨著環保概念的深入,未來的家電領域必將催生大量的綠色家電,利用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盡可能的處理掉智能家電產生的熱和對人體有害的電磁波。
下游消費電子產品全球存量市場巨大。
傳統的消費電子產品(電視機、筆記本 電腦)在2011年左右已經進入較為平穩的發展階段,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 開始走向存量時代。但下游市場存量巨大,據IDC預測,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5.2億。巨大的存量市場帶來對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及器件的巨大需求。
消費電子國產品牌不斷提升,替代空間巨大。近年來,國內消費電子品牌發展 迅速,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以手機為例,中國手機市場上國產品牌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80%左右提升到2017年的90%,而且華為、OPPO、vivo等國產品牌的全球市占率也在不斷提升。在國產品牌的崛起下,巨大的存量市場將具有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與國內客戶關系良好的公司將充分受益于國產品牌帶來的巨大替代需求。
汽車電子和數據中心等新型領域將成為未來需求增長點
中國汽車制造業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帶來巨大需求
汽車電子設備對于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需求同樣巨大,且要求不斷提高。電 磁屏蔽方面,汽車電子電器設備所產生的電磁波將對周圍的環境帶來電磁污染,同 時外界的無線電干擾也會給汽車上的高科技電子產品的正常工作帶來不利干擾。國外對汽車的電磁兼容技術非常重視,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汽車電磁兼容標準體系。中國也已經發布了汽車電子的強制性電磁兼容標準,EMI(電磁干擾)屏蔽材料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也迅速擴大。
導熱方面,汽車中的發動機電控模塊、點火線圈與點火模塊、動力模塊及各類 傳感器等的工作溫度相當高,環境惡劣。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功率更大,伴隨著高發熱量,傳統的風冷與水冷已不足以應付高發熱的電池,需要更好的導熱材料。這些都對汽車電子設備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迅速,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市場銷量不斷增長,發展迅速,從2006年的718萬輛發展到2016年的2,803萬輛,復合增長率高達14.59%,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因其環保的特點也將在未來獲得高速發展。從而帶來對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的巨大需求。
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也將拉動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需求增加
數據中心是一整套復雜的設施,用來在internet網絡基礎設施上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
根據谷歌對數據中心的定義,數據中心是指“能容納多個服務器以及通信設備的多功能的建筑物,這些設備被放置在一起。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對環境的要求以 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并且這樣放置便于維護,而并不僅僅是一些服務器的集合”。 數據中心涉及許多復雜的通信和存儲設備,以及其他的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設 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等,這些設備均有電磁屏蔽和散熱的需求,對于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需求巨大。
數據中心近年來發展快速,未來預計將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大廠紛紛擴建數據 中心,將帶來對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的巨大需求。數據中心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在1960年數據處理系統的概念成為現實之后,數據中心便迎來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的來臨,數據中心因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 相比傳統的運營商網絡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迎來快速發展。許多國際企業如Facebook、蘋果都在加碼投資擴建數據中心,從而帶來對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的巨大需求。
綜合來看,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潛在需求十分廣闊。
在消費電子領域,硬件設備的泛智能化時代到來,高精密度的智能手機、筆記 本電腦等產品對電磁屏蔽、導熱等需求不斷強烈;
此外5G的建設將會帶來大量的基站建設投入,電磁屏蔽和導熱產品在通信領域 同樣有著廣泛應用;
而在新興領域中,數據中心、汽車電子的應用需求不斷展開,將會為對應電磁 屏蔽和導熱材料產品帶來更廣闊的應用市場空間。
國產材料品牌開始崛起,建議關注產業鏈相關標的
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產品在消費電子、通信、數據中心以及汽車等領域有著廣 泛應用,行業特點突出:
首先,材料需要代代升級以適應客戶產品不斷的新增需求,以導熱材料為例, 早期智能手機發熱嚴重,隨著精密度的提高,這一問題的解決依賴于不斷進化升級的新型導熱材料,因此對于材料供應商而言需要不斷升級自身產品,缺位于新性能材料布局的企業將會在不斷的需求升級中掉隊;
第二,行業壁壘高、產能擴張快,在材料領域的投入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試錯 和積累,公司通過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供應材料產品的核心能力,從而開始向市場推 出自主品牌,另外,不同于元器件產品制造加工的良率爬坡和固定資產投入,材料產品核心能力在于配方,一旦通過客戶認證,產能擴張很快;
第三,潛在需求廣闊,在消費電子領域,硬件設備的泛智能化時代到來,高精 密度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對電磁屏蔽、導熱等需求不斷強烈,此外5G的建設將會帶來大量的基站建設投入,公司的產品在通信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在數據中心、汽車電子的新型領域,公司的產品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市場空間。
但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行業長期以3M、萊爾德、固美麗等海外供應商為主。而 國內對海外材料的依賴程度一直都很高,疊加電磁屏蔽材料和導熱材料的“低價值高重要性”的特點,海外供應商一直分享著很高的行業利潤率。
以飛榮達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目前在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領域已經取得突破,以 飛榮達為例,年內成功推出自主材料品牌,目前終端客戶認證順利,有望打破國外企業品牌的壟斷地位,實現快速成長。
因此我們看好擁有電磁屏蔽和材料自主研發能力、積極布局打造自主材料品牌 和平臺的本土企業通過不斷發展逐步展開國產替代,進而切入高端供應鏈體系,未來分享下游行業發展紅利。
我們建議重點關注在電磁屏蔽和導熱材料領域布局完善的飛榮達,同時建議關 注A股導熱材料供應商碳元科技及新三板企業中石偉業。
飛榮達:專業電磁屏蔽及導熱解決方案服務商,積極打造材料平臺
深圳市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創立于深圳,于2017年1月26日在深圳 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創新型專業電磁屏蔽及導熱解決方案 服務商,**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主營業務由電子輔料產品生產逐步 過渡到電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導熱材料及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致力于成為電 磁屏蔽及導熱應用解決方案的優秀提供商。
公司收入和利潤近年來穩步增長,盈利能力穩定。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公司 不斷投入研發、拓展客戶,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過去五年實現營業收入21.04% 的復合增長,凈利潤則實現32.28%的復合增長。公司的毛利率則穩定在30%左右, 凈利率則略有提升,維持在10-15%的水平,盈利能力穩定。
分業務來看,公司三大業務占比高且毛利率穩定。2016年,公司占比最大的三 塊業務分別是:電磁屏蔽材料及器件(39.44%)、導熱材料及器件(17.73%)和其他電子器件(42.06%),合計99.23%。盈利能力方面,三大業務的毛利率均穩 定在30%上下。
分地區來看,公司主要業務在國內,且客戶較為集中。近五年來公司國內和國 外業務的占比相對穩定,2016年國內業務占比為69.79%,國外為30.03%。客戶方面,公司已與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客戶包括世界500強或行業內知名企業華為、中興、諾基亞、思科、聯想、微軟和阿爾卡特-朗訊等, 以及行業內領先的EMS企業富士康、和碩、新美亞、捷普和偉創力等,2016年前五大客戶的占比達58.71%。
公司已在材料自主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成長為本土電 磁屏蔽和導熱應用解決方案的優秀提供商。回顧公司的業務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電子輔料產品生產階段(1993-1999):這一時期的技術特點是采用行業內通用的加工和檢測等生產技術。
電磁屏蔽及導熱產品應用開發階段(2000-2005):公司在生產電子輔料產品的基礎上,通過采購國際主要品牌的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進行應用開發、生產和銷售。這一時期的技術特點是:采用行業內通用的加工和檢測等生產技術,并開始針對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在電子領域的應用進行研究 及開發。
自主研發生產電磁屏蔽材料階段(2006-2009):2006 年起,公司成立自己的專業研發團隊,開發的產品部分替代了國外品牌產品,打破了國外品牌在國內電磁屏蔽器件領域的長期壟斷地位。2009 年,公司開始對導電塑 料和導電硅膠材料進行研發并取得突破。這一時期的技術水平特點是:自主研發電磁屏蔽材料產品并形成了自有的知識產權。
電磁屏蔽及導熱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階段(2010年至今):2010年,公司 開始對導熱塑料材料進行研發,并在碳纖維金屬化,全包覆及導電/熱粒子分散技術取得突破。2015年通過控股蘇州格優進入導熱石墨膜領域。這一 時期的技術水平特點是:形成電磁屏蔽及導熱材料的一站式應用解決方案。
公司不斷地投入研發并在材料領域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 公司已在電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導熱材料及器件領域形成自主的研發、設計和應用等競爭優勢,截至2016年,公司已擁有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48項。
同時,公司與客戶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參與到客戶產品的研發和設計階 段,能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能夠為客戶提供從研發設計、功能測試、產品認證、 產品生產和銷售、客戶服務等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有望在將來激烈的國內競爭市場中取得更加領先的地位。
碳元科技:國內高導熱石墨散熱材料領先企業,具有深厚材料研發實力
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創立于江蘇省常州市,于2017年3月20日在上海 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自設立以來始終專注于高導熱石墨散熱材料開發、制造與銷售,是國內開發、制造與銷售高導熱石墨散熱材料的領先企業。
公司營業收入近年來復合增速較高。過去五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32%的復 合增長,2016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40.60%和51.09%。公司的毛利率近兩年在30%左右,凈利率在16%左右,相比前幾年略有下滑。
分業務來看,公司專注于高導熱石墨膜的自主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高導熱 石墨膜的業務占比均在95%以上,近幾年公司在原有的單層高導熱石墨膜的基礎上 拓展開發了多層高導熱石墨膜和復合型高導熱石墨膜,占比不斷上升,2016年單層、多層和復合型高導熱石墨膜的占比分別為80.12%、8.57%和8.28%。盈利能力方面,公司主營業務高導熱石墨膜的毛利率在30%以上,高于公司的其他業務。
分地區來看,公司主要業務在國內,產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機品牌終端,客戶較 為集中。近五年來公司國內和國外業務的占比相對穩定,2016年國內業務占比為 73.66%,國外為25.10%。公司自主研發、生產高導熱石墨膜,目前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三星、華為、VIVO、OPPO等品牌智能終端,國產品牌占比近年來有所提升。 公司客戶包括手機品牌商和為其組裝手機的組裝廠,2016年前五大客戶的占比達 55.26%。
公司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研發能力和規模優勢。公司擁有生產高導熱石墨膜 的技術專利、專有工藝及設備。公司的高導熱石墨膜的導熱性、厚度等性能與國際水平相當,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公司現已擁有授權專利48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截至2016年末,公司已形成年產近300萬平方米的產能,是全球少數幾家具有大規模生產高導熱石墨膜能力的企業。
中石偉業:致力提高智能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北京中石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創立于北京市,目前在創業板等待排隊 上市。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高智能電子設備可靠性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自成立以來,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電磁兼容、屏蔽及導熱產品,解決智能電子設備在復雜且惡劣的電磁干擾環境和發熱運行環境下可靠性問題,為客戶提供環境評估失效性能及個性化應對措施和全面解決方案。
公司2011-201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步增長,盈利能力穩定。2011年至2014 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30%以上的復合增長。公司的毛利率維持在60%左右,凈利率維持在30%左右,盈利能力穩定。
分業務來看,公司三大業務占比高,毛利率較高。公司2014年Q3導熱材料(包 括合成石墨材料和其他導熱材料)、EMI屏蔽材料和電源濾波器三大業務的占比分別為56.33%、28.97%和14.17%,合計99.47%。盈利能力方面,合成石墨材料毛利率有所下降,其他導熱材料毛利率有所上升,而EMI屏蔽材料和電源濾波器導熱材料較為穩定,總體而言,各業務的毛利率歷年來均在45%以上。
分地區來看,公司國外業務占比有上升趨勢,客戶較為集中。2011-2013年公 司國內和國外業務的占比相對穩定,2013年國內和國外業務占比分別為77.15%和22.42%,但2014年Q3國外業務比例上升至53.21%。公司客戶主要集中在通訊設備、航空航天、醫療、電子、機械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等行業,2014年Q3前五大客戶的占比達70.14%。
公司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專業制造經驗,具備材料技術平臺。公司擁有專業的 研發團隊和研發硬件設施,公司設有導熱材料和EMI屏蔽材料等合成材料學研究平臺、電源濾波專業化電學研究平臺以及EMC評估平臺和可靠性評估平臺,具有材料方面的研發優勢,能夠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快速反應并提供產品。
風險提示:飛榮達:客戶認證進度不及預期風險;碳元科技:行業競爭加劇風險;中石偉業:上市進展低于預期風險。